◎地點位置: 新竹市護城河
◎旅行性質: 歷史文物/古蹟/文化展覽/美食
◎所需時間:一個自在的傍晚
◎交通方式:(因一般客運大多沒有低地板公車,所以建議改搭以下運輸工具)
火車:新竹火車站
高鐵:新竹高鐵站→國光182客運
公車:藍1區、藍15區、 57路、世博5號
紅帥計程車
復康巴士
說到古蹟,大家第一個一定是想到台南吧?事實上,新竹也是一個充滿古風古情、乘載歷史的古都哦~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探索藏在城市中的各個古蹟吧!
由於美術館的閉館時間比較早,所以今天的行程就換個方向,從護城河最末端的聖母聖心主教堂開始,一路沿著河畔,分別去各個古蹟如東西洋風格融合的美術館、市政府,竹塹四城門僅存的最後一扇-迎曦門,最後到達新竹最主要的地標-新竹火車站,中間還會經過充滿童話夢幻的幾米廣場,綠意盎然的親水公園和優美浪漫的護城河畔。
*今天路線:
聖母聖心主教堂→美術館暨開拓館→市政府→親水公園→迎曦門→晶品城→火車站
<聖母聖心主教堂>
決定這趟新竹綠帶之旅就由這座美麗的教堂來揭開序幕啦!由於它的地理位置是在中正路與北大路的路口,因此大多時候會聽到別人稱其為北大教堂哦。
走在路上,就被這特別的歐式建築給吸引了目光,忍不住駐足;襯著藍天的紅色屋瓦,特殊的建築設計讓北大教堂在這車水馬龍的街道中,格外顯眼。
入口處有條斜坡道,但我覺得有點陡又有點窄,而且旁邊還沒有任何欄杆保護,看起來不夠無障礙阿
望向裡面,每扇窗戶都有色彩鮮豔的玻璃彩繪,當光照進去時便交織成美麗的景色。
每一個尖端上都有枚十字架,聽說這叫做「凱爾特十字架」;仔細一看,會發現每個十字架的中間都有一個圓環:上網查了一下,才知道原來這是屬於蘇格蘭與愛爾蘭特有的十字架哦!
雖然我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,但光看著就感受到一股安寧祥和的感覺
<美術館暨開拓館>
新竹美術館暨開拓館原本叫做新竹市役所,後來在2007年12月25日整修後重新以「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」之名來開館啟用。它算是市定古蹟哦~
(參考資料:新竹市文化局)
畢竟是日據時代的建築,這棟磚造建築主要走東洋風格,屋頂是日本傳統建築的屋頂,但屋身的紅磚牆和瓦樑卻又帶著濃濃的英國維多利亞風。
門口是做成半圓拱門造型,半圓拱門上有突出的拱心石,上有鍛帶綑綁的花冠環,拱心石和花環的組合,宛如火炬象徵勝利的含意。而柱頭上方塑希臘羅馬建築常見的罌粟花,柱頭下方刻七連環垂帶表示共襄盛舉。(參考資料:新竹市文化局)
門口右側有無障礙坡道方便通行
今天去時剛好在展覽「美的演繹」
一樓主要是在介紹美的思辨、美的結構組合,並讓民眾一同參與到藝術創作裡
別小看圖中這一堆看似雜亂無章的亂麻團哦,事實上這可是很有意義的-這裡的每一條線都是由每一位遊客親手繫上去的。畢竟生活中大多數的事物都是由不同的東西拼湊組合而成,這一條條毛線看似細小無力,但集結了所有人的力量後,就變成這樣一個穩定而強大的「結構」。
再一樓的右方有無障礙電梯可以直通二樓,而旁邊就是無障礙廁所。這裡的無障礙廁所有一個很大的優點:它連門都是自動的呢!
二樓則是比較偏向展覽的方式:有畫作、有實物和一些公共藝術等的展示
這邊還有互動區呢,不過感覺是需要一群人一起玩的遊戲
準備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啦
<市政府>
新竹市政府本名新竹州廳,興建於日據時代,是目前臺灣新竹市的古蹟之一。
兩層樓的新竹州廳採用的是和洋混合風格,主體為洋式,而屋頂則是東方建築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。正面入口處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,採用雙柱式以增加儀典性,並搭配兩個小塔樓,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,進入大廳內部可見洋式的拱廊及羅馬柱子,十分氣派,整體而言,新竹州廳是一棟具有良好比例及對稱關係,兼具穩重而莊嚴的宮廳建築。(參考資料:新竹文化局)
一路過去幾乎都是平地,沒什麼階梯和高低起伏,可以非常順暢的通行
旁邊的建築,包括警察局、健身中心等都是一樣風格的紅磚建築
在大門的右側有一整條的斜坡道可以進到市政府內部
在路口邊有個地圖標示無障礙電梯的位置,而且導盲犬是允許進入的喔!
內部大廳
無障礙廁所的位置是在大廳後方走廊(左右兩邊都有)走到最底就是了~
在右邊那條走廊、前往廁所的路上,就會看到無障礙電梯囉
<親水公園>
水清澈到可以直接看見河底的石頭和悠遊的魚
每一段路之間的銜接都有坡道,且橋面幾乎都是平的、沒有樓梯的阻礙,完全不用擔心哦
走著走著,就看到三根神奇的白色柱子
原來這些柱子其實是二二八紀念碑啊,高聳入雲的柱子彷彿在向受難者致敬,提醒著眾人不可抹滅的歷史記憶。
河的中央都有一些細細白白、宛如纖纖細草的白色裝置藝術,它們是「映風草」。據網路上的資料所示:「映風草」是仿生植物的細長燈座,可以與人、與光、與風互動,藉以船達出所謂「風城」的意象。
中間還有石子路,可以由這岸走到對岸,是孩童們最能親近自然、在護城河中嬉戲的地方
夜晚的映風草會打上燈光,為城市的夜晚妝點幾分浪漫
萬綠中的一點紅-在整條綠油油的河畔中,有一棵特別美麗的紅樹
在紅樹底下就有無障礙廁所啦
覺得這裡的無障礙廁所有個很大的bug,那就是-它居然只設在男廁裡面!女廁完全沒有!說好的性別平等呢~雖然不是所有人,但畢竟還是會有些女生會對進去男廁這件事有些心理疙瘩吧,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面改善一下。
<明石章魚小丸子>
由於朋友大力推薦,就決定來朝聖一下這家明石章魚小丸子啦!它真的超好認的,頭上頂著那麼大一隻的章魚,想不看到也難~
琳瑯滿目的口味真得很難選擇,居然還有芒果沙拉和柳橙沙拉!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甜的章魚燒阿!不過因為今天剛好想吃鹹的,就決定留給下次了
它的地板是個小斜坡,沒有任何的階梯和門檻
我點的是塔塔沙拉口味的章魚燒,其實覺得吃起來有點像一般的沙拉
裡面還有很多玉米!以前吃的大部分章魚燒都沒有的說~配上玉米的清脆,把章魚燒的鹹味緩和了不少,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搭配
結論是真的蠻好吃的,吃完後還意猶未盡阿~下次再來嚐嚐甜的口味好了
<迎曦門>
新竹古名竹塹,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。1826年,因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,因此於1827年造城牆,並建立了四座城樓,分別是東門的迎曦門、西門的挹爽門、南門的歌薰門和北門的拱辰門。但由於日據時將城牆與城樓都拆掉了,如今只剩果僅存的迎曦門。 迎曦門現在可是國家訂定的二級古蹟哦~(參考資料:新竹市文化局)
乍看之下沒有任何路可以過去(當然直接穿越馬路是絕對禁止的阿阿!)但其實呢,想一窺歷史古門是另有它專屬通道的啦!
登登~就是這個地下道!
從通道出來後第一個看到的是「船首石」
船首石並不是什麼放再傳手的石頭,而是橋墩,是目前台灣僅見、依傳統工法建構的石材橋墩。它的名稱來由是因為只要仔細觀察,就會發現它隱約可見、一縱一橫的砌疊法,以及以四十五度斜切的方式砌疊的石塊,會合就如同雙尖形船首的形狀,因此叫做船首石。
兩邊各有一個斜坡道,上面分別有不同的兩首詩
下面還有一個廣場,平日應該是拿來表演用的
接著就是主角啦!
夜晚的迎曦門會在周遭的樹上打燈,別有一番風味
<日藥本舖>
繼續沿著護城何走下去,發現旁邊有一家店特別突出
走進去便發現,裡面賣得滿滿都是日本商品,彷彿置身於當地中
最特別的是它的三樓!裡面充滿著各種仿傳統日本的造景擺設,是個拍照打卡的好去處呢~
然而可惜的是,這裡只有樓梯沒有電梯,因此就無法上去一探究竟了……
<想要飲茶>
走著走著,赫然發現,這不是最近很有名的網美飲料店-想要飲茶嗎!這在桃園中壢可是出名的排隊店呢,一直想著哪天要去朝聖一下,沒想到居然在新竹火車站前也開了一家!這下不用大老遠跑去其他縣市啦~
這家店最有名的就是它全台首創的「方形」珍珠,更酷的是它還有三種口味可以選!
最後的紙袋也非常特別,是IG上常見的拍照打卡重點哦!
雖然跟一般的手搖飲料店相比,它的價格的是貴了一點;且也可能是我點無糖的珍珠鮮奶,珍珠味道也淡淡的,所以有點像在喝純鮮奶。但若是為了獨特的口感和拍照的美感,還是值得一試啦!
<站前廣場>
火車站前面的站前廣場是採用「淺碟式」的偏心圓設計,既能夠隔絕周圍車流的噪音,並圍出一個休閒空間,成為民眾平日的休息場所和表演舞台。
廣場的底部是整個新竹火車站的地圖
在廣場周圍還有一些常見軌道元素的裝置藝術,正好呼應了火車站前這個主題。
晚上這裡周邊走道就會打上燈光,更添美感
一遇到活動這裡可就熱鬧非凡呢!
<晶品城>
在這炎熱的夏天,儘管是在傍晚,走到此時也已經和流浹背了~這種時候就該去百貨公司來吹吹冷氣、幫自己充個電囉!
周遭並非只有一間百貨公司呢~不過既然SOGO比較常見,那就決定去晶品城啦!
在一樓的入口去有條斜坡道可以下去
晶品城主打造了一個幾米的幻想世界(圖片截取自晶品城官網)
在1F一進去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以幾米的繪本「小蝴蝶小披風」為主題的彩繪和裝置藝術
小補充:
《小蝴蝶小披風》的主角是兩個8歲的孩子。一個是古靈精怪的「小蝴蝶」,另一個是憂鬱沉思的「小披風」。幾米透過兩個小孩子來看看他們眼裡有點可愛、有點瘋狂、有點好玩、又有點不可理喻世界;他們有自己單純的邏輯和快樂,也有對生活的疑惑和不解。幾米的畫筆從兩個小孩一天的早起開始闖入他們內心多彩的世界,只要不斷地想像,在這灰敗的城市裡,就仍有華麗繽紛的夢境。
(參考資料:《小蝴蝶小披風》)
這樣的主題或許象徵著,希望能在這繁忙的城市角落裡,找到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
接著走進去後,直接搭乘無障礙電梯網上(中間有一大段樓層都是停車場)
12F還有幾米的「幸福的森林微光」
雖然覺得以主題商城來說,這些裝置藝術是有點少啦(還看不過癮啊),不過仍然值得來看一眼,也適合拍各種文青美照
這裡的無障礙廁所不像平常都放在一般男女廁所旁,而是獨立出的一個小空間
進去後覺得超大的!很難得可以看到這麼寬敞的無障礙廁所,而且還能眺望夜景欸~
往上到13F還有個露天的空間,可以出去透透氣
俯瞰新竹的夜景,真的美的不像話
<新竹驛>
最後來到了新竹驛,也就是新竹火車站,也意味著這趟旅程來到了尾聲。
新竹車站建於1913年,是台灣日據時代西部縱貫線上的長老級驛站,也是目前台灣現存最早的火車站,現在已是國定古蹟。當時的設計者松崎萬長,在這棟建築鐘融合了德式哥德風格與巴洛克風格, 使用了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,病同時在柱體、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, 加強石造的結實感,造就了這座繁複卻不失莊重,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復古驛站來。(參考資料:新竹市文化局)
旁邊有無障礙電梯,可以直接通到地下道哦
既然是古蹟,整座車站建築都是觀賞的焦點啦!台投就會看到盔頂型鐘塔以及老虎窗
(參考資料:台灣鐵路管理局)
內部的窗戶都是幾何線條裝飾的長型拱窗,且還有裝飾性山牆和誇張變形的塔司干式壁柱
門口則是巴洛克風格雙柱式門廊
新竹火車站不僅僅是旅者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、新竹的地標,它更乘載了百年的歷史,並代表著新竹人的回憶。下次經過時別再那麼的來匆匆去忙忙,倒不如停下腳步、仔細欣賞一下這優美的建築,並一品這復古悠然的竹塹風情吧!
P.S 其實個人私心覺得,有別於白天的景象,夜晚中的火車站才是最美麗的!